[1]孟宪锐, 王鸿鹏, 刘朝晖等.我国厚煤层开采方法的选择原则与发展现状[J].煤炭科学技术, 2009, 37(1):39-44
[2]吴拥政.强动压下回采巷道高预紧力强力锚杆支护技术[J].煤炭科学技术, 2010, 38(3):13-14
[3]刘继平, 姜耀东, 王宏伟等.动压影响下坚硬围岩矿压显现规律研究[J].煤炭工程, 2014, 46(6):73-75
[4]王德章, 李俊杰.动压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护技术[J].煤炭科学技术, 2011, 39(4):40-43
[5]申佳啸, 杨双锁, 宋朝部等.二次采动影响期间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[J].煤矿安全, 2013, 44(8):205-206
[6] 孙汝华, 解品洲, 赵春杰.二次采动煤巷围岩失稳数值模拟研究[J].科技创新导报, 2011, 11(1):118-119
[7]谢军.二次动压巷道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[J].金属矿山, 2015, 465(3):80-83
[8]史正滨, 邢玉章, 殷德威.同一煤层二次采动下煤巷破坏机理与治理对策[J].煤炭科学技术, 2007, 35(10):98-102
[9] 宋振骐.关于“矿山压力及其控制”的几个名词及其概念意见[C].//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与实践论文集.北京:将宇静, 谭云亮, 2014, 36-46.
[10] 康红普, 王金华.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[M].北京:煤炭工业出版社, 2007.
|